繁星满天照古道发表时间:2019-12-04 15:22 国庆期间,我和溆浦县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罗从芳、会员周在勤在彭庆琪老师和好友舒有成的引领下赴“满天星”采风。 “满天星”位于沿溪乡烂泥湾村境内,这一地名古已有之,是指山中大小几十座错落有致的山峦,就像满天星斗一样。这里四季多雾,雾来时如千军万马,訇然有声,钻过你的胯下,迷蒙你的双眼;雾去时如大海退潮,青山凸现。站于高山之巅看白雾茫茫,衬托一座座若隐若现的山尖,更像是满天繁星,熠熠生辉。 三十多年前,彭庆琪老师曾经去过一次满天星,那里天资丽质的山水、缥缈瑰丽的云霞以及厚重的人文历史、浓郁的民族特色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几年前,当地在外打工的贺文华、贺玉华、贺安华、贺达春等几个年轻人相中了这里的风水宝地,回乡在此办起了鸵鸟、珍珠鸡、本地鸡、本地猪等珍禽动物养殖场。彭老师闻说后叮嘱他们,那是一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无价之宝,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千万别破坏了原生态的风貌。彭老师退休后应贺文华等人邀请联络当地政府、珍禽动物养殖场和地方能人志士,联手保护性开发满天星旅游资源。 千年茶马古道
从溆浦两丫坪镇到隆回县金石桥镇有条长达百余里的茶马古道。古道如一根蓝练飘落山间,修建年代上溯至唐宋,由青石板铺就。历经千余年人踩马踏和风雨洗刷,道上石板光滑润泽,恍若玉石翡翠。路上五里一亭,十里一铺,可见从前沿路繁华异常。走在路上,依稀看到古时商旅马队迤逦的身影,听铃儿叮当,马蹄声脆;感受“老树枯枝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况味。
在两丫坪半坡村的路边,尚存一茶亭遗址,在民国版《溆浦县志》里收录有该茶亭的对联:“上坡去略停一时直上青云宜捷步,下岭来稍休片刻如问前程尽坦途”。无独有偶,在隆回金石桥镇上坡的凉亭上也有一联:“君请息肩,老鹰坡上途犹远;客来解蹬,洗马滩头水正清。”此二联首尾照应,互为映衬,既形象地点出了茶亭所处位置,又道出了旅人心境,堪称秒联,媲显两县文人聪明才智。
从半坡到咀坡上槐子冲,过斗笠坡、金鸡垅,黄土坎经过芦茅坪瑶寨到“善因亭”,从善因亭爬五里坡路即到“德懿亭”,由此而下便是号称雪峰山第一陡坡、连老鹰也飞不过的“老鹰坡”,坡下是隆回县的“烂草田”,再走十来里便是金石桥镇。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辞海主编舒新成回乡省亲就是走的这里,并在“善因亭”旁的“卡房”休息打尖。这一古道不仅是连接湖广和云贵的重要商道,更是湘中进入湘西的咽喉和关隘。
从古道一路上行,仿若登天。两旁或傍古铺,或倚深山,或临深渊,清风徐来,白云悠悠,山花烂漫。在沿路而设的众多凉亭和商铺中,最为耀眼的当属芦茅坪瑶家驿站、满天星的善因亭和老鹰坡坡顶的德懿亭。 瑶家驿站和黄瓜寺
在黄土坎有个地方叫“廊子口”。这里是个三岔路口,处于一个山垭上,两山相挤,形成一狭小走廊。在“廊子口”东边古道下有一片古杉,树干中直,枝柯遒劲,杉针繁茂;大的树围两米有余,据传已有几百年,系县内最古老杉树。
自“廊子口”沿古道斜行五里,即是芦茅坪瑶寨。人称“瑶人界上”,现在还居住着奉、卜、回、刘、杨等姓瑶民两百多人。这里位处高山,古木森森,芦蒿满地,几十栋矮沓沓的木屋依山而建,鳞次栉比;青石古道穿寨而过,道路两边的古铺有的已倒塌,有的东倒西歪。过去这儿曾设驿站,供过往官员和客商住店歇脚。走过驿站,满眼浓雾中可见身着瑶装的大妈在低矮的屋檐下晾晒衣物,或者在屋梁上张挂玉米棒子;几个野孩子骑着单车在木屋间飘来飘去,还有几个更小的瑶家娃聚在一起,嘴里叽叽咕咕说着我们听不懂的“鸟语”。瑶族人有语言没文字,他们说的话外人听不懂,他们称吃饭为“琅夜”,妈妈叫“麦”,爸爸是“爸”,爷爷是“啵”,奶奶是“奥”。三十年前,时任金龙乡乡长的肖永佐做客瑶寨,瑶家人在火堂上架了大铁锅,炖了大锅牛肉热情招待。肖乡长曾咨询懂瑶语的干部,想学几句简单的瑶语以示亲切。那干部诚心让肖乡长出洋相,告诉他“吃饱了”就是“越来越砍”。肖乡长酒足饭饱后一抹嘴巴准备离席,瑶民问他吃饱了吗?他说“越来越砍”,特别是这牛肉“越来越砍”。瑶民闻说后即给他添了一碗牛肉,如此者三。岂料牛肉胀肚,撑得肖乡长动弹不得。事后才知“越来越砍”的意思是“越吃越想吃”,气得肖乡长将那干部臭骂一顿,骂得那干部掩口葫芦而笑。
环“瑶人界”咫尺之遥的十多个村落均有瑶民住居,芦茅坪瑶寨位处中心,众多瑶寨形成群星拱月之势。瑶族、苗族在古时属于“五溪蛮”的主要力量,他们不服王化甚至对抗朝廷,为此惹火上身累遭朝廷征讨。三国时马援征“五溪蛮”让瑶民付出了血的代价。瑶族的历史浸满血泪,幸得解放后实行新的民族政策,全国各族同胞情同手足,亲如一家,结束了少数民族遭受歧视的历史。
“瑶人界”的瑶民至今沿袭着祖传卖“风药”的挣钱本领和“顿筒”、“斩草”巫术。瑶民多住高山,山中长年云雾缭绕湿气很重,风湿病严重侵扰人体。瑶族祖传辩识百草,采挖风药,不仅用以家人防风祛湿,还挑担串乡贩卖,或赶场摆摊。至今在芦茅坪和三度水老屋场仍有终身从事卖“风药”的瑶族大妈。所谓“顿筒”就是家里财物被盗后,请来巫师念“顿筒经”。巫师烧纸焚香请神安仙,然后手敲锅伙炉罐转圈跳舞,嘴里念念有词。据说念了“顿筒经”后偷东西的人要自动送回财物,否则家里会遭受灾难。“斩草”是指暗中对有仇恨的人进行打击报复,手持一草念动咒语,然后将草掐断,时隔不久对方便会暴病而亡。
在芦茅坪后面山上从前有一寺院,名“黄瓜寺”。据家住当地的舒友成介绍,说是瑶家的祖先曾藏进此处一黄瓜地里躲过追杀,认为是上天神灵和当地山神土地佑护才逃过一劫,便在此山中结庐而居并成家立业,子孙遍及溆浦、隆回各处。为感念上天神灵好生之德,其子孙在原来的黄瓜地里修建了黄瓜寺,此寺后来毁于战乱,现有遗址尚在。瑶族人崇拜的图腾除了火、古树外就是黄瓜,他们每年要举办“黄瓜节”即与此有关。据此当地有芦茅坪瑶寨为“瑶家祖居地”之说,若干年前隆回瑶民拟修建黄瓜寺,因不在原址虑及名不副实故此作罢。
善因亭和卡房
自瑶家驿站向东斜行五里即到善因亭,此处东北倚靠“满天星”大山,南面有一大山延伸至雷打洞村境内。在这座大山中段有一山丫,仅能容一人挑担而过,古道从此上坡到德懿亭。这个山丫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卡,明清时期即在此设有官办的“卡房”,有官军驻守,用以盘查过往路人。离“卡房”不过两百米距离的善因亭,路下是几百米高的山崖,山下是雷打洞村和三度水、金鸡垅村。在善因亭西边的山头上,清代咸丰五年曾建有炮台,用来镇守此山。一年前在善因亭墙脚曾立有一“正堂陆”碑,竖刻有如下繁体文字:“建修炮台重修卡房,于咸丰五年正月兴工,四月工竣。捐买地名三度水田三处,禁山坪、江垅田一处,共十五亩,以为守卡口粮经费,又捐修道路八百丈。”“正堂”释义为正屋,喻听证大堂,明清时对府县等正印官的称呼。“陆”为陆地,这里应为“陆军”。“正堂陆”应为地方陆军称呼。碑记有确切建修炮台年代,“卡房”属于重修。更为重要的是,碑文透露当时“以地代费”解决守军口粮经费开支。可惜此碑在年前不翼而飞,庆幸有人拍下碑文照片,否则若干年后有关“卡房”和炮台的历史将无人所知了。劝告顺手牵羊的收藏爱好者,“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完璧归赵还历史本来面目,善莫大焉!
卡房与炮台之间的“善因亭”为砖石木结构,修造年月不详。刻在门额青石上的亭名“善因亭”三字笔法厚重凝练,清晰可辨。“善因亭”以及隆回地界的“善缘亭”语出佛教用语“种善因,交善缘,结善果”,以此教化人民“诸善奉行,恶小莫为”。“善因亭”为亭庙复合体,前面为凉亭后面是关帝庙。这种亭庙结合的方式鲜为少见,说明“善因亭”的规格和档次很高。
在石灰拌三和泥粉刷的凉亭内墙上,绘有一彩色壁画。画的是“大汗坐堂”:身着元服的大汗侧坐帐幔中,身前横置一文案,帐前坐有两名文官,两员威风凛凛的猛将站立两旁,画意为最高统帅的大汗正与文臣武将商讨大政方略。画面体现的是元代生活图景,那么创作年代以及茶亭始建是否就是元代?壁画上下左右各题一书法,上下为一人所书,左右是路经此地的文人骚客所题,均为行书四言诗,其书法功底深厚,章法成熟,笔法追随晋唐,颇具右军遗风。
凉亭过道后面的关帝庙已缺失关公像,只剩木质结构的庙龛。上面灰尘噗噗浸满雨渍。关帝即三国时的关羽,被后人奉为关帝圣君,为道教护法四帅之一。将他作为财神供奉,其职能除了治病除灾、驱邪避恶外,还有司命禄,庇护商贾,招财进宝之意。关帝庙东头是厢房,供守亭人居住。据《林则徐日记》载,道光17年(1837年)8月24日,时任湖广总督林则徐自隆回烂草田入溆去湘西考察军务时曾在此庙住宿一晚:“24日己巳,宿关帝庙,张令仍具膳,溆浦县图令(即图麟)来迎,二十五日庚午,天明雨仍未歇,冒雨就程。”
卡房、善因亭、炮台三点一线,相隔不过百米距离,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军事重地,并有兵丁驻守。在善因亭附近的山里,有座清代的士兵冢,其墓碑上刻有文字:“清逝永州祁阳唐德龙,生于庚子吉月吉日,殁于丙寅八月二十八日。”碑上的对联云:“为名利而投黔军,别父母以亡溆途。”
民国时期,国民党两个四川兵用竹轿抬着上司走古道去隆回,一路爬坡上岭,抬轿的累得要死,坐轿的尚嫌不满。走到“善因亭”附近时,上司骂骂咧咧训斥不停,气得两个抬轿的一声喊就把他连轿带人丢下万丈深渊。两个胆大妄为的士兵不敢回部队,其中一个逃回老家;另一个躲在老百姓家,后来在当地娶妻生子,落户成家。其子后来考取教师,现已退休。
“善因亭”周边群峰巍峨,沟谷纵横,景美境幽,此处有个好听的地名叫“满天星”,此地名古即有之。“满天星”位于溆浦县沿溪乡烂泥湾村境内,正处茶马古道中段。这里四季多雾,雾来时如千军万马訇然有声,钻过你的胯下,迷蒙你的双眼;雾去时如大海退潮,青山凸现。站于高山之巅看白雾茫茫,衬托一座座若隐若现的山尖,更像是满天繁星,熠熠生辉。 德懿亭和老鹰坡
离善因亭五里路远的德懿亭位于此地最高峰环云峰下,古时这里人来人往,商旅不绝。现仅存四方拱门和残垣断壁遗址,断墙内野草繁茂,一片荒芜。刻着德懿亭三字的石门象一只饱经沧桑的慧眼,穿越历史的天空观望与之惺惺相惜的青石古道、交错而立的悠悠青山和雾霭笼罩的山谷。这里是个三岔路口,沿西南方斜行五里是隆回的云雾山庄。迷雾掩映着老君庙、善缘亭以及圆形“观音阁”和方形的南岳殿。此处堪称满天星的后花园,每逢2月19、6月19和9月19日观音生日,均有上万信徒前来朝拜,云雾笼罩下的山庄木鱼阵阵,梵语啊呐,人声鼎沸。
德懿亭下是十五里路的老鹰坡。每年冬天坡路结冰,石板光滑如抹茶油,故老鹰坡又叫“老油坡”。据《林则徐日记》载,林则徐经过老鹰坡时正逢下雨,因坡陡路窄不得不下轿徒步而行。“坡路皆傍高崖深涧,路窄如线,其危险倍于滇黔道上”,“石径逼窄,肩舆不能转身,多徒步而上。”上到坡顶后,看到烂草田淹没在云海之中,“是时天已开霁,自岭顶下视涧底之云,有如浪涌,想黄山云海不是过也。”
1935年12月13日,贺龙率红军经烂泥湾到达老鹰坡。因天雪路滑,贺龙只好牵马下坡,请来老乡除冰铺草,方便大军过境。第二天,数万红军走过老鹰坡天险。据《关向应日记》载,“五师、新兵团、大行李自新化上、下团过庄坪,经烂泥湾、老鹰坡到黄泥井,但因老鹰坡不好走,炮兵即在老鹰坡。”炮兵和“大行李”在老鹰坡待命了五天。
1945年雪峰之战打响,日军经烂草田向老鹰坡进发。国民党100军早已在坡顶挖好战壕严阵以待。日军爬到半坡得到情报马上掉头,经小沙江转向溆浦龙潭,故在龙潭打了“最后一战”。要不是有老鹰坡天险,日军长驱直入,溆浦县城危也!
水栗坪和太坪
在“满天星”生态旅游开发区负责人彭庆琪、贺文华等人带领下,我们徜徉于野果飘香、流水淙淙的情人谷,攀援了惊险刺激的猿鸣大峡谷,领略了神奇的迷宫。还在凌晨五点起床,于夜色退却时披着清冷的晓风,棍敲晨露,踩着野猪的脚印,登上1529米高的环云峰顶,静观日出,俯瞰云海。遥望高入云端的苏宝顶、凉风界、太阳山等高峰。东边隆回境内的望云峰,云雾环绕,霞映山峰,宛如天庭,蔚为壮观。
从山顶下来,我们来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高山水库“月亮湖”畔。湖绕山脚形成一弯新月,湖水湛蓝,倒映青山古木,极静极幽。坐在坝上享受清风拂面,看鲤鱼涌波,感觉神清气爽,如临仙界。开发区的舒友成指着不远的一片凹地说,那里是小水栗坪,是闯王李自成的大将牛万才练兵的地方。我闻说,一下从地上弹起问,有这事?去看看!
山中荒地看着近走着远,沿着茅草胡乱生长的小路踯躅而行,竟花了大半天时间环湖绕行半圈。大水栗坪、小水栗坪以及一个叫太坪的地方是几个地势开阔的庞大荒湾,现在已是荆棘满山,荒草葱茏,刺猬样的野栗子三五成群挂满枝头。这样的地方是占山为王的好去处,既宽敞又隐秘,外人不易察觉,故而藏下牛万才的数万人马在此,肆无忌惮地在此练兵和打造兵器,一个叫“毛刀湾”的山冲就是他们打造和囤积兵器的兵器库。有这等上好的军事基地做依托,难怪牛万才能在溆浦盘踞七年之久。这让我想起了近年发现的九溪江“红毛将军”故居,并热传身材魁伟的“红毛将军”就是闯王李自成。这里与“红毛将军”故居都是远离县城的边缘地带,而且相隔不远,又有茶马古道作依托。原来“红毛将军”的大部队就藏匿在这人不知鬼不觉的大山里!要知道,茶马古道就是从两丫坪经桑基冲村过顿脚水亮坳、龙王江、水东去县城,从磉基冲村另分一道去九溪江、北斗溪和富饶的龙潭。磉基冲村与九溪江连界,九溪江处于这两条古道交叉的三角区域。在磉基冲的天子堂对面,我们发现有个叫“庵堂坪”的地方,过去曾有一庵,曾住小部叛军,后被朝廷发觉,将庵院夷为平地,至今尚有一地瓦砾,这也许就是牛万才的另一小部人马,或为信息传输地。由此可见“红毛将军”屋很有可能就是这数万人马的战略指挥所。
与我同行的县民协秘书长罗从芳说,这里云雾蒙蒙、荒无人烟,是打游击的好地方。我说是啊,这里曾是地下党员翟根甲领导的雪峰山游击队的根据地,也是“中国人民解放总队湘西纵队”的宿营地。“满天星”地势险要,地形复杂,又有茶马古道穿越其中,进可攻退可守,历来为兵家重地,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探寻的珍贵遗迹和耐人寻味的历史记忆。
一勾新月映溆卲,满天繁星照古道,晴岚蒙蒙隐古迹,一路历史满风骚。期待在旅游开发的同时,能修复好具有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和商旅文化特色的茶亭、驿站、关帝庙等古建筑,还原历史,给后人留下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和人文景观。
下一篇满天星茶马古道探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