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星景区

花瑶民族及其风俗

发表时间:2019-12-04 15:29

神秘花瑶――因挑花而得名的绚丽民族

在中国湘西南的崇山峻岭间,隐居着一支不足六千人的瑶族分支――花瑶人。千百年来,他们独自居住在封闭的大山里,过着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生活。这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不知自己的祖先为谁,发源于何地?只好在口头传述和风俗沿袭里寻找历史的痕迹。

1、花瑶婚礼      

花瑶山寨,少与外界往来,至今仍然承袭着自古以来的传统婚俗。花瑶的婚俗十分特别。特别处之一是没有“媒婆”,只有“媒公”,上门提亲说媒的大多是一些能言善道、受人尊重的汉子,人称“媒人公”。媒人公的重要标志是手拿一把打不开的油纸伞。特别处之二是宾客不太在意和理会新郎与新娘。新郎只管帮着做家务事,或同样挑着礼担随意夹行在送礼的队伍中。特别处之三是新婚之夜新娘不得入洞房,而要在堂屋里独坐冷板凳,不吃不喝,静静地挨过寨子里欢腾、喧闹的夜晚。从提亲到订婚,要历经一连串古老、怪诞而繁缛的礼仪。其中最撩人的,当数婚俗活动中的“打泥巴”、“炒茅壳里”和“蹾屁股”等圣洁而疯狂的三步曲,气氛热烈而粗犷。

2、花瑶葬礼

花瑶古朴的葬俗山寨里有人老去了,无论家境贫富,其葬礼都被显古朴热烈而隆重。待为已逝老人洗浴穿好寿衣入棺后,家人变得拜请一位法力高强的“巴梅”(瑶山的巫师)前来“送卯”——花瑶古老的丧葬法事(汉人称其为“钉铜”)。送卯要在逝者房内的一个墙角施行。巴梅的法事,是要借助师祖及神灵的法力,四处寻找逝者走散的灵魂。找到后要将其附在自己身上带回,并劝说其不要在外面游荡,而应尽快尽快返回。不时又模仿逝者生前的口气,向亲人述说他的一生,并为后人“颁巩斜”(赐福)……活灵活现,令人咋舌。次日送葬,途中十分在意要有儿女“哭丧”,俗话说:“生个儿子来接后,养个女儿撞棺材。”,哭的人越多、越伤心就越好、越热闹,逝者才算有福气。下葬时乡邻往墓穴里烧纸钱,燃鞭炮,亲人们都要解下戴在头上的白孝布往棺木上抛甩三下,以示告别,再将白布盘在头上。待棺木落穴,亲人们一齐深情跪拜,然后须经原路返回。这样,逝者方算“入土为安”。瑶山很少有父母合葬的,生怕二老在阴间只顾了卿卿我我说说笑笑而误了顾看在世的后人。

3、花瑶山歌

   花瑶是个能歌善饮的民族,“饭养身,歌养心”,男女老少都把唱山歌当做最快乐最开心的事情。上山挖土、砍柴、下田插秧、割禾,总曲不离口。他们不用书本,随编随唱,出口成章,人人都能唱上好几个时辰。一俟寨子里有人结婚,或生孩子之类的大喜日子,男男女女都会赶来道贺,更是心痒痒的都打算亮亮嗓子唱上几曲。花瑶山民不象苗族那样赶坡对歌,而更喜欢在黑黝黝而光线朦胧的古老木屋里,矮脚板凳围着火塘或篝火而坐,往往也是男女各都挤坐一方。花瑶山民将这种山歌对唱称为“唱讪”。内容大多为情歌,有民间传唱的也有随机应变即兴创作的。他们往往将爱恋中碰撞出的智慧火花,悄然融汇进了极富形象思维的以歌当说的话语里。

4、花瑶挑花

因花瑶服饰独特、色彩艳丽,特别是花瑶女性挑花技艺异常精湛,故称“花瑶”。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瑶族祖先“积织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汉代以前瑶族挑花就已兴起了。

挑花的重要,从人文意义上讲,对于在没有文字的花瑶人中,它以其独特的方式书写了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花瑶女性通常在统裙、腿绑、裤脚、腰带、衣袖、马褂、头巾、背带、围裙等上面挑花。每一件挑花都是一帧精湛的艺术品,花纹图样广涉而纷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人物生活、古老传说等等。其立意巧妙,布局合理,图案古朴繁杂,一般左右对称,体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

花瑶女性挑花(瑶语称“拥杯”)不用模具,全凭一双慧眼和一双巧手,见到什么就绣什么,想到什么就挑什么,根据粗纱土布的大小来固定图案的位置,然后运用各色的纱线、丝线、毛线挑刺出各种绚丽多姿的图案,无须设计、打稿、描图和放样,按照自己早已孕定好的腹稿飞针走线。

最早出现的挑花题材是花草树木:打子花、岩石花(瑶语称“杯干约”)、花簇(瑶语称“杯干托”)等;而动物是花瑶挑花内容出现频率最高的:如“双龙抢宝”、“双狮滚球”、“双蛇比势”、“雄鸡斗志”、“双鹅报喜”、“百鸟朝阳”、“鲤鱼跳龙门”……种类繁杂、形态丰富,件件构图新颖浪漫,帧帧造型古拙粗犷。因受汉文化的熏陶,花瑶女性把挑花题材猎向古老传说:“哪吒闹海”、“美猴王出世”等成为挑花艺术旷世杰作。

花瑶挑花不但讲求实用,而且更追求色调装饰美观。“远看色彩近看花”,她们喜欢用强烈的刺激色彩,鲜红色的头饰笠(瑶语称“派特典”)和头巾(瑶语称“笑童”),深蓝色的上衣(夏装为雪白色),五彩缤纷的腰带(瑶语称“特档”),灰白色的统花裙(瑶语称“顿”)前沿以两叶红艳艳的裙边(瑶语称“祻补”)接连映衬,墨色的的绑腿(瑶语称“扣烘”),使整个服饰形成黑白相间、冷暖协调、鲜艳夺目,令人感觉到花瑶女子把所有的色彩匀称地打扮在自己身上。若头饰笠和统裙以灰白色为主,色彩暗淡,那是守孝穿戴的服饰。

花瑶挑花用普通手工缝补针线,用单一的白线或五彩丝、毛线在靛蓝色或白色的粗纱土布上一针一针地挑。一条成年女子穿的统裙大概要飞针走线二十五万多针,陆陆续续需挑刺六个多月,称为花瑶人粗纱土布上的“长城”。对于一个花瑶女子的价值和才华的判断,挑花手艺是最为重要的。花瑶女性从小就受到挑花技艺的熏染,六、七岁就开始学挑花,一直挑到人老眼花,而不会挑花的笨女子是找不到好婆家的。挑花服饰还是花瑶姑娘们的传统嫁妆,她们出嫁时有十几条统裙、腰带、腿绑……那些挑花嫁妆足可以挂满个小型展览馆。

花瑶女子还有一绝活――编织花纹彩带(瑶语称“踏特典”)。在竹板上烧烤17个小洞,上面9个,下边8个与上孔斜交叉,分别用17根五彩毛线穿过小孔,拴在腰和大脚指间,17根彩线上拴一套提闩,然后弹动提闩、用双线左右穿梭自由编织出不同的花纹彩带,长度可达数十米。把花纹彩带(瑶语称“特典”)缝合在竹笠筐上,色彩鲜艳的头饰笠就做成了。

瑶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瑶山原始古朴的自然风光给了花瑶女性无限的灵感,挑花技艺深深吸引着来来往往的宾客。

5、花瑶三大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节日是丰富多彩的。隆回花瑶在其迁徙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大传统节日,即“讨念拜”(t?o lín bán)和两次“讨僚皈”(t?o li?o gui),花瑶的这三大节日通称“赶苗”,是三次纪念性的盛大活动,每次都有它的特定时间、地点和历史渊源。

“讨念拜”

“讨念拜”是每年的第一次“赶苗”,于农历五月十五至十七日在虎形山瑶族乡水洞坪举行。“讨”意为“走”,“念”意为“月”,“拜”意为“半”,“讨念拜”意即月半所过的节日。

该节源于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明神宗遣兵数万人镇压居住在溆(今湖南溆浦县龙潭镇)邵(今湖南隆回县小沙江镇)地带的瑶民,为时三年零六个月。明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无所不为。花瑶人民不畏强暴,在溆邵瑶山修建唐梅寨、尖岩寨、鹅羊寨、天星寨(以上均在今溆浦境内)、蕨芽寨、 歇官寨、香炉山寨(以上均在今隆回境内)等坚守,使明军一筹莫展。第三年“大端午节”(注:瑶山人民以农历五月初五日为“小端午节”,十五日为“大端午节”,后一节日为尊)夜晚,明兵施计,佯攻香炉山要寨。瑶民中计,遂放弃其他各寨前往堵击。官兵乘虚而入,偷营破寨,杀死瑶族男女老少不计其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歇官寨也因此改名“血光寨”。瑶民遭此杀戮后,幸存者四散逃命,潜入深山老林以采集野菜、捕捉野兽为生。明万历五年(1577年),神宗下令收兵回朝。从此,瑶民祖先议定由奉姓瑶王主持,每年五月十五至十七日在水洞坪集会,作为受辱雪耻纪念日,以纪念这个灾难的月半,告诫后人毋忘历史。

首次“讨僚皈”

首次“讨僚皈”由刘姓瑶王主持,于农历七月初二至初四日最初在今虎形山瑶族乡大托村举行,后因大托过于偏僻,清末改在该乡茅坳村举行。“皈”意为“菩萨”,“讨僚皈”意即逃脱凶恶的菩萨。节日源于元朝末年,元军镇压世居在江西吉安府田卢一带的瑶民。当时,吉安瑶民遭受当地统治者赵、鲁二督统的镇压而四处奔逃,许多老弱妇孺逃走不动,在元军的追杀下,只好躲在鹅颈坪大丘黄瓜、白瓜从中;有些怀孕妇女因又惊又吓,加上连日奔走,致使胎儿早产,无奈跪地求饶。追兵见状禀报元军统帅赦命,统帅照准,在鹅颈坪大丘丢插令旗:“此处赦免,不准斩杀。”因此凡躲在鹅颈坪大丘黄瓜白瓜下的瑶民免遭杀害。花瑶祖先为了纪念这次幸免于难,当天起誓,“永传后代,要越过七月初二才能吃黄瓜、白瓜,如有违者则子孙不昌。”(转引奉泽芝《隆回瑶民》,载《湖南文史资料》第30辑)自此,这些幸免的瑶民后代每年七月初二前禁食黄瓜、白瓜,并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举行纪念性集会。

第二次“讨僚皈”

农历七月初八至初十日在今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举行,后改在距此五里的小沙江街上举行。节日源于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下山峒(位于今隆回县小沙江镇境内)回姓瑶民七姊妹被汉族豪绅廖元翁率领的200余人追赶,引起瑶民的反抗。廖谎报军情,称瑶民造反,清王朝立即遣兵数万前往镇压。花瑶人民不畏强暴,英勇奋战,伤亡甚重。在大沙江与清兵大战一场,败退小沙江又与追兵小杀一场,两地共死伤瑶民数百人。幸存的被迫越山绕道退到麻塘山隐居。清兵直追到五都七岭八寨,瑶民靠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入的险峻地形与敌周旋,不断出没在山林中奇袭清兵,杀得清兵胆颤心寒,无法进兵。后来,溆浦瑶族首领蒲公祥率众攻打龙潭,切断清兵后路,致使清兵两面受敌被迫停战议和,并从隆回司(今隆回县司门前镇)、小沙江、五里江(溆浦县境内)等地撤兵,瑶民才又部分迂回各峒。但在当地汉族豪绅的追杀下,大部分瑶民被分散在边远的深山老林中而终究无法返回此前瑶民居住的中心地带(大约在今小沙江镇洞江、大沙江等地),今天以这一地带为中心,周围“十里无瑶”局面也由此形成。与清兵议和后,瑶民为纪念奋战勇士,大沙江、小沙江也一度改名“大杀江”、“小杀江”(后来迁居当地的汉族越来越多,为了加强民族团结才恢复原地名),同时举行隆重集会以示纪念。

花瑶“赶苗”这三大传统节日,原本都是为了纪念花瑶先民的三次历史大杀戮而举行的雪耻集会。随着历史的推移,这三大传统节日已经演变成为人们赶集购物、活动聚会、青年男女赛歌对舞、谈情说爱的喜庆节日。每年在这一共九天的节日中,花瑶人民不论男女老少,举家出动,一律身着节日盛装,奔赴集会地点,或尽情购物,或访亲会友,或彼此对歌,或激情展示花瑶各种神秘而淳朴的民情风俗……如今各地各族人民也前往参与同乐。


首页              景区介绍             景区动态             景区文化             主要景点             公司资质           留言板        联系我们
邮箱:360743136@.qq.com  地址: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沿溪乡烂泥湾村满天星
满天星景区欢迎您
©2019 满天星景区 版权所有